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科普知识及消费警示专栏

科学用盐 健康你我 食盐安全科普读本(四)

2019-11-14 09:28     来源:广西崇左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     作者:广西崇左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食盐有保质期吗?

食盐,每天都要吃,细心的朋友会发现,不同品牌不同种类的食用盐外包装上的保质期各不相同,有的是三年、有的五年、有些甚至外包装上面只有生产日期,没有保质期,究竟是啥原因呢?吃的不会是“过期”劣质盐吧。

食用盐,有保质期吗?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9年10月22日签发第123号局长令,颁布新修改的的《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其中第九条标注:食品标识应当清晰地标注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同时规定还称,四类食物可以免标注保质期,分别是乙醇含量10%以上(含10%)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

食用盐,保质期可以没有!

为什么呢?食用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无碘精制食用盐在不受到外物污染影响的情况下,可以存放任意长的时间而不变质;常见的添加碘酸钾的精制加碘食用盐只要在常温下避光存放,其保质期几十上百年也肯定没问题(有问题最多就是碘含量降低,少量食用不影响健康)。由于保质期的时间特殊性,所以我们常见的无碘盐和精制加碘盐包装上有的只有生产日期没有保质期,绝大多数标3年保质期,有的标5年保质期,看各个厂家的心情了!

食用盐,保质期也必须有

但是,大家要注意了,不是所有的食用盐保质期都是如此,以上只针对无碘盐和精制加碘盐产品。盐改以来,为满足市场的差异化和多样性需求,各盐企卯足了劲,陆续向市场上推出了各种各样的多品种盐,有的加钙、铁、锌、硒,有的加红枣、芦荟、枸杞、沙棘,花样百出,种类繁多。

这些添加了各种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的食用盐对人体健康有没有帮助,咱先不去计较,但是这类食用盐肯定有保质期了,它们的保质期大多是三年,超过三年时间最好不要再食用,虽然那时盐的味道不变,但里面加入的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已经失去了活性,人体已吸收不到,甚至部分营养物质已发生质变进而会危害我们身体健康。也就是说,多品种食盐产品是有保质期的。

食盐作为调味料的一种,百味之首。为了确保家庭的食用盐安全,购买食盐的时候最好还是买日期比较近的!

如何正确选购、使用和保存食盐?

1、购买时注意观看外包装袋上的标签是否标注了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制造商或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储藏方法、质量等级,各种标识要规范、齐全,并贴有防伪“碘盐标志”。

2、食用盐产品感官应为白色、味咸、无异味,无明显的与盐无关的外来异物。颗粒均匀,干燥流动性好。

3、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腺炎症患者等极少数人不宜食用碘盐,生活在高碘地区的居民,因治疗疾病,不宜食用碘盐的,到当地盐业公司购买非碘食盐。

4、 密封保存。碘盐受热、光和风等影响,容易氧化分解而使碘失效,故碘盐应存放在加盖的有色密封容器内。放于干燥、阴凉处,避免日光暴晒和空气吸湿。要随买随吃,一次不要购买太多而长期存放。

5、 避免高温爆炒。碘盐遇高温会分解成单质碘而挥发掉,故炒菜时不要用盐“爆锅”,应等菜八成熟后才放入盐,这样可减少碘的损失。

盐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国务院关于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部分内容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盐业体制改革有关决策和部署,实现盐业资源有效配,置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务院于2016年4月下发《国务院关于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对推进盐业体制改革做出总体部署,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方案》强调,推进盐业体制改革要按照突出食盐安全、释放市场活力、注重统筹兼顾、坚持依法治盐的基本原则,以确保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为核心,在坚持食盐专营制度基础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管理方式,健全食盐储备,严格市场监管,建立公平竞争、监管到位的市场环境,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逐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盐业管理体制。

《方案》提出,在完善食盐专营制度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四项改革:一是改革食盐生产批发区域限制。取消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只能销售给指定批发企业的规定,允许生产企业进入流通和销售领域,自主确定生产销售数量并建立销售渠道,以自有品牌开展跨区域经营,实现产销一体。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销售的规定,允许向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购盐并开展跨区域经营,省级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省经营,省级以下食盐批发企业可在本省(区、市)范围内开展经营。二是改革食盐政府定价机制。放开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成本、食盐品质、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自主确定。三是改革工业盐运销管理。取消各地自行设立的两碱工业盐备案制和准运证制度,取消对小工业盐及盐产品进入市场的各类限制,放开小工业盐及盐产品市场和价格。四是改革食盐储备体系。建立由政府储备和企业社会责任储备组成的全社会食盐储备体系,确保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时食盐和原碘的安全供应。政府储备不低于本省(区、市)1个月食盐消费量,企业储备不得低于正常情况下1个月的平均销售量,并鼓励企业在最低库存基础上建立成本自担的社会责任储备。

《方案》要求,要把食盐安全作为盐业体制改革必须贯彻的首要原则,强化食盐专业化监管,完善盐业法律法规体系,从严格规范食盐生产批发企业资质、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科学补碘工作、加强应急机制建设和推动盐业企业做优做强等方面,加强食盐管理制度建设,保障食盐供应安全。

《方案》明确,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从2018年1月1日开始,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可依照新的规定申请许可,根据许可范围从事相应的经营活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落实盐业体制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部分内容

加快推进政企分开,完善食盐专业化监管体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坚决取消食盐准运证、食盐零售许可证等不符合《方案》精神的行政审批事项。

落实盐改跨区经营政策,积极释放市场活力

(一)规范物流配送方式。食盐批发企业(含取得食盐批发许可证的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下同)可以通过自建物流系统或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签订配送合同并委托其将食盐配送到百货商店、超级市场、零售商店、专卖店等食盐零售网点,以及从事食品加工、餐饮服务的单位等食盐终端用户。食盐批发企业不得弄虚作假,不得与无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物流企业签订物流配送合同。自建物流系统或第三方物流企业应依法设立,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应涵盖普通货物运输、仓储服务等经营范围;应拥有必要的运输工具和仓库;应履行配送合同做好食盐配送服务,不得转卖转批食盐。食盐批发企业应直接对食盐零售网点或终端用户开具增值税发票或符合规定的销售票据。

(二)有序开展自建渠道销售。按照211号文规定,改革过渡期内食盐批发企业可以通过自建分公司或者自建销售网点开展食盐销售业务。自建分公司应按照《公司法》等相关规定依法设立;自建的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违法责任由食盐批发企业承担。自建的分公司或者自建的销售网点应依据《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与招用的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依法支付工资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等。

(三)严格企业信息告知范围。为方便有关部门履行监管职责,食盐批发企业在开展跨区经营时应将8项信息主动告知销售地省级盐业主管机构。省级盐业主管机构应于收到告知信息之日起的3个工作日内,在机构门户网站公布企业的8项信息。 自建物流系统或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食盐批发企业,应向盐业主管机构提供物流企业资质的相关证照复印件及其负责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信息,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应提供委托配送食盐合同复印件以及自有运输工具和仓库等的证明材料;自建分公司的应提供分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及其负责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信息;自建销售网点的应提供销售网点地址、名称等注册信息及其负责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信息。

(四)明确食盐质量检测要求。有关部门不得以检测食盐质量等为由扣押或者没收合法合规进入市场的食盐产品,不得影响企业正常销售;确有必要检测的,应以抽查形式检测食盐质量,并委托有资质的食盐检测机构依据相关食盐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检测,也可依据有效的企业标准进行检测。专业食盐检测机构受有关部门委托抽检时应出具书面通知,抽检结果应书面告知企业。质量不合格的食盐产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并依法依规接受处罚。对抽检结果有异议的,企业可以在收到抽检结果告知书之日起的7个工作日内向上一级有关部门提出复检申请。

(五)严格执行食盐加碘标准。各省级盐业主管机构应会同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时在本机构门户网站上公布本辖区内各地区盐碘浓度和高水碘地区名单。食盐批发企业在碘缺乏病地区应当销售碘盐为主,在高水碘地区应当销售未加碘食盐。禁止销售不符合销售地盐碘浓度的加碘食盐产品(依法依规销售的未加碘食盐除外),销售地盐业主管机构等有关部门应当书面告知违反有关规定的企业进行整改,整改时限不得超过7个工作日,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法进行处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盐业监管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

一、总体要求

剥离广西盐业批发企业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将行业管理职能移交盐业主管机构,将食盐质量安全管理、市场监管与盐政执法职能移交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建立健全分级管理的盐业监管体制,实现政企分开和专业化监管。

二、主要任务

明确机构职能

1.盐业主管机构及职能。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为自治区人民政府盐业主管机构,承担全区盐行业管理职能,负责管理全区食盐专营工作。

2.食盐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及职能。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为自治区人民政府食盐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承担全区食盐质量安全管理、市场监管与盐政执法职能

实行分级管理。

全区盐业监管体制由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盐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广西盐务管理局)垂直管理体制调整为自治区、市、县分级管理体制,从2018年1月1日起按新的监管体制运行。市、县两级盐业监管体制改革方案的编制和实施是盐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的关键环节,纳入自治区级盐业监管体制改革方案统筹安排。

推进政企分开

2017年12月31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盐业公司(以下简称广西盐业公司)不再加挂广西盐务管理局的牌子,剥离其承担的盐业行政管理和盐政执法职能,加快改革改制步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和市场化运营。

落实责任分工

自治区卫生计生委负责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防治工作。自治区质监局负责非食用盐产品质量监管,督促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依法查处生产领域的不合格产品。自治区工商局负责依法查处涉盐虚假广告和侵权假冒行为。其他有关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和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有关工作。

创新监管方式

确保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是盐业体制改革的核心。全区各级食盐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要加强执法体系建设,建立食盐专业化监管体制,加强许可及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建设,完善监管办法,创新监管方式和监管措施。推广“双随机”(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机制,综合运用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强化食盐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强化风险管理,加快制定和完善风险评估标准体系,完善风险权责清单,以质量安全为核心,以风险等级为导向,合理配置监管人力资源,提高食盐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加强部门协作

全区各级食盐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与工业和信息化、公安、司法、卫生计生、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完善信息共享和联动执法机制,以及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制度,建立打击制贩假盐长效机制,依法加强食盐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社会力量购买盐业执法辅助服务。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